馬上注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社區(qū)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中文名注冊
x
本帖最后由 老陶成局 于 2019-3-25 07:22 編輯
一張再現(xiàn)唐山陶瓷古老工藝的老照片(原創(chuàng)) 黃志強
1.jpg (106.19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49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9-3-25 07:15 上傳
英年早逝的好友劉玉斌先生,生前從國外網站淘得很多的珍貴的唐山老照片。其中一張老照片特別引人注目,這是一張用“槽碾軋制陶瓷泥料”照片制成的明信片,背面有手寫的英文簡述和“1919”的年款,是民國初期外國人在唐山缸窯拍攝的老照片。
2.jpg (56.01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45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9-3-25 07:15 上傳
這張照片上的情景與唐山博物館陳列的,著名畫家劉漢宗創(chuàng)作的反映唐山缸窯粗瓷生產的藝術作品《陶瓷史畫》長卷中“水輾軋料”部分非常相似。
“槽碾軋制陶瓷泥料” 老照片上,石頭房子后面,兩條毛驢拖引著槽碾在軌制泥料,周邊堆放著陶土原料和用來淘洗原料的大缸等物品,照片再現(xiàn)的是唐山陶瓷原料古老的加工工藝中“原料磨細”的工序。
陶瓷生產所需主要原料為天然的鋁硅酸鹽礦物原料,包括粘土、高嶺土、石英、長石等原料,主要化學成分為鋁、硅、鐵、鈣、鎂、鉀、鈉的氧化物。陶瓷原料質量的優(yōu)劣,決定著產品的質量性能。
在各種原料中,有塑性原料:既在陶瓷配料中賦予可塑性與結合性的物料,如粘土、高嶺土等。瘠性原料,有助于降低坯體干燥收縮和變形,如石英等。熔性原料:可填充在坯體的空隙中以增進坯體的致密度,如長石等。
陶瓷制作工藝要求有較好的可塑性、結合性、燒結性和一定的干燥強度和燒減率,并根據(jù)各種陶瓷制品的用途和性能要求,進行科學地配制與加工。
陶瓷生產原料制備分為:原料粗碎、原料淘洗,原料磨細等工序。
“原料粗碎”是將陶土礦料軋成直徑40到50毫米的小塊或粉狀過程。從明清時期到民國初年,唐山制作大缸的原料粗碎工藝一直是以人工錘、砸、軋、篩為主,進而發(fā)展為使用畜力拖引石輾(碌碡)軋制原料,或將原料鋪于路上由來往車輛軋成粉料。然后再按不同產品的要求,由人工過篩成料粉加水制成泥料。
“原料淘洗”是為了去掉硬質原料表面的雜質和剔除粘土中的雜質,以取得純凈原料的一道工序。從明清、民國時期到解放初期,唐山陶瓷原料淘洗主要以人工搬動小筐在水池或水缸中晃動沖洗。
“原料磨細”是碗、罐等細粗瓷產品成型所用泥料,必須先經過磨細的工序才能使用。從明清時期到上世紀二十年代,唐山陶瓷原料磨細主要采用畜力拖引槽碾將原料軋成泥漿,然后放入泥池。泥漿經過自然干燥成半干泥塊后,再經過人工切片、摔打成制坯泥料。這張“槽碾軋制陶瓷泥料”老照片,再現(xiàn)的正是原料磨細的場景。
原料制備完成后,窯工們根據(jù)需要制作成各種形狀的坯胎,然后,再經過干燥、旋修、施釉等工序,入窯燒制陶瓷成品。
1917年開始,唐山啟新磁廠從德國引進碎石機、球磨機等陶瓷原料加工機器設備進行原料加工,在中國首開陶瓷工業(yè)化生產的先河。隨后,唐山德盛窯業(yè)廠、唐山新明瓷廠等陶瓷企業(yè)紛紛效仿,開始使用電力、機械進行陶瓷原料加工,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。
隨著唐山陶瓷工業(yè)化的進一步發(fā)展,古老的陶瓷原料加工工藝逐漸被淘汰,成為了歷史的記憶。這張再現(xiàn)唐山陶瓷古老工藝的“槽碾軋制陶瓷泥料”的老照片,讓我們更加真實地觸摸到唐山陶瓷600多年漫長的發(fā)展歷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