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(guān)于微距攝影的拍攝心得,趁著這次機會我總結(jié)了很多微距攝影方面的干貨分享給大家,作為一枚IT男,嚴謹?shù)膽B(tài)度是隨時要保持的。首先要說的是,微距攝影在拍攝方式上有別于其他題材,因為拍攝主體都很小,幾毫米到幾厘米的都有可能,加上微距鏡頭的特殊結(jié)構(gòu),可以距離極近的時候拍攝,那么問題來了,這種距離之下拍攝,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帶來畫面的模糊,如果拍攝主體是好動的昆蟲,那么可想而知,一張清晰銳利的微距片是多么難得。再次,當拍攝微距時,因為對焦距離的問題,導(dǎo)致景深極淺,往往 F16都很難達到較理想的景深,這時不得不最大化的利用“焦平面”這個特性(關(guān)于焦平面可自行度娘^ ^ ),也就是當拍攝微距時心中再無對焦點的概念,而只有“對焦面”,這個面的成像范圍就是景深范圍。 主器材的選擇:目前,市面上有60mm,90mm,100mm,105mm,150mm,180m,200mm等主流規(guī)格的微距鏡頭,這些鏡頭該如何選擇是很多新人攝影玩家心中的困惑,那么暢想曲就來簡單科普一下: ·60mm微距鏡頭(工作,靜物拍攝利器) 此類題材拍攝并不需要很高的機動性,而且鏡頭本身焦距較短,景深相對容易控制,但對焦距離極近(1:1放大倍率約5-6cm),所以適合拍一些純靜物或者是小物件,當然,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,拍攝昆蟲也是可以的。  60mm微距鏡頭拍攝
 單燈逆光加反光板,背景板拍攝
 周邊的虛化采用”餐巾紙大法,當然“ 塑料袋 ”大法也是可以的
·90mm/100mm/105mm 微距鏡頭(微距攝影中最均衡的焦段,各種題材通殺) 這個焦段的鏡頭是玩家之中保有量最大的,產(chǎn)品,靜物,戶外生態(tài),客串人像拍攝皆可,當之無愧的全能微距焦段(1:1 放大倍率時約 10cm 左右) ,也方便布光,操控和易用性都比較均衡,適合大多數(shù)玩家。 

 105mm微距鏡頭拍攝 前面附加了近攝鏡,增加放大倍率 ·180mm/200mm 長焦微距鏡頭(生態(tài)微距終極利器) 這個焦段的鏡頭是各廠商看家微距鏡頭, 品牌之間的微距成像差異都不算大,這種類型的微距鏡頭最適合生態(tài)微距攝影(放大倍率1:1 時,最近對焦距離約25cm ),暢想曲本人當初選擇的是適馬180mm防抖微距鏡頭,原因在于這是所有長焦微距鏡頭中唯一可以脫離三腳架的鏡頭,因為它帶有可靠的防抖系統(tǒng),也是唯一 一支大光圈鏡頭,當然也是當時乃至現(xiàn)在規(guī)格最高的微距鏡頭,我笑稱它為微距重炮,因為擁有F2.8大光圈和防抖系統(tǒng),有攝友可能會疑惑,微距都需要小光圈拍攝,要那么大光圈有用嗎?其實,暢想曲始終覺得器材只是工具,就像獨孤求敗那把玄鐵重劍所刻:重劍無鋒,大巧不工,當初的選擇,也讓我劍走偏鋒,用上了這支重炮微距,當然幾年用下來,真的物有所值。 
長焦微距的特點,可以一定程度上客串長焦,像這類場景F2.8和F4其實有較大區(qū)別,所以F2.8是有用武之地的。 
 角度側(cè)一些,依靠長焦距表現(xiàn)淺景深,結(jié)合逆光可以很好的體現(xiàn)焦外光斑
 想拍得生動一些,必須跟隨它們的腳步,同一個地點蹲幾個小時都很正常
·輔件的選擇 微距攝影,光的質(zhì)量以及合理曝光依舊是核心元素,優(yōu)異的光質(zhì)量會帶來極佳的畫質(zhì),而微距攝影中畫質(zhì)的提高本質(zhì)就是點光源到面光源的轉(zhuǎn)換,個人極力推薦人工光源為主,環(huán)境光為輔的拍攝方式,也就是用閃光燈加柔光罩的方式給予主體最柔和的光線(閃光燈持續(xù)時間極短,可以瞬間定格主體,哪怕快門速度并不高),背景的曝光則通過感光度控制,拍攝時推薦M檔,光圈視拍攝主體而定,掌握好焦平面,快門速度可固定,剩下的就是閃光燈功率與感光度控制背景的曝光,然后通過身體前后移動對焦拍攝,閃光燈方面推薦雙頭燈,2只燈頭發(fā)光面積更大,布光也相對靈活,柔光罩材料選擇乳白色PVC羊皮紙,燈罩材料,勝過絕大多柔光布,且光線過渡非常均勻,盡量DIY的大一些,光的質(zhì)量就指望它了。 ·柔光法則 (光源,柔光層,被攝物體) (1) 自然光 光源面積越大,光線越柔和,陰天,多云,清晨,下午較晚時都比較適合拍攝微距,特別是一些甲殼類昆蟲只有在柔光下才不會有點狀高光。 (2) 人工光源 當使用閃光燈時,柔光層離被攝物體越近,光源離柔光層較遠,可以極大的柔化光線(注意控制好距離,本人一般習慣閃光燈離柔光層10cm左右即可) 。柔光層理論上越大越好,前提是帶的出去不怕被人圍觀。^ ^ ·附幾張暢想曲的輔件照 


再為各位做個光質(zhì)量提升后的畫質(zhì)對比圖,看完之后我相信各位攝友一下就理解光質(zhì)量的關(guān)鍵性了。 
點光源下的細節(jié),注意看蜻蜓復(fù)眼上的點狀高光,以及翅膀上的高光。 這是面光源下的細節(jié),高光點完全消除,高光處全部轉(zhuǎn)化為大面積高光,哪個質(zhì)感更好,相信大家一目了然。
看完暢想曲的這篇文章心得,您是否也心動了呢,是不是也來感受一下這大自然微觀世界的樂趣呢。 ^ ^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