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省-康金保-《我身飛揚》
第五張作品河南省康金!段疑盹w揚》。這是一張多三角形構(gòu)圖的作品。作者非常耐心的尋找這種三角形的組合,這讓畫面在一個平面空間中,形成了復雜的交錯呼應結(jié)構(gòu)。為了避免色彩不同減弱畫面表達,作者特地選用了黑白調(diào)來進行闡述,這是非常聰明的。下方人物右腳后翹,頭發(fā)飛舞,似乎是正在跳躍或奔跑。這是暗合作品標題的。左下的植物有些突兀,也確實沒法避免。整體看三角形空間的運用上,非常到位,有大有小,有不同的線條和塊面組成。不足之處在于思想闡述上有些弱化,畫面還缺乏信息元素,目前呈現(xiàn)的并不能說明題目涵義。
江蘇省-劉方-《童年時光》
第六張作品江蘇省劉方《童年時光》。作品采用了仿古色調(diào)來體現(xiàn)畫面的懷舊感,在環(huán)境上作者也特意選取江面的鐵架橋、舊碼頭來做呈現(xiàn)。這都將畫面的年代感帶到了幾十年前的歲月。在人物的處理上,作者也選取了70-80年代比較時髦的服飾,結(jié)合比較現(xiàn)代感的女性來做雙重思想表達。一方面作者試圖還原童年的時光,另一方面又希望青春永遠停留在18歲。紅色球體象征一個個鮮艷的夢想,而垂向地面的小號則暗示無聲的吶喊和聲音。這張作品具有一定的思考性,作者應該是用這種手法來闡述每個成年人都有其童年回憶,而那時的時髦現(xiàn)在看起來已經(jīng)落伍,但回憶已經(jīng)如相片一般被定格。畫面中女孩的眼神在訴說一種束縛,那是青春年少、激情澎湃歲月中家庭社會帶來的特定束縛。
山東省-李曉偉-《蛇女之發(fā)》
第七張作品山東省李曉偉《蛇女之發(fā)》。作品采用象征的手法,通過抽象的畫面來表達具象的含義。類似大地山川河流的肌理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在鏡頭中,而作品的題目也往往隨著畫面的形態(tài)進行命名。這張作品應該不是用大地山川肌理來做表現(xiàn),而是選用的綜合材料,利用特殊材料的紋理來做呈現(xiàn)。其用意和大地肌理是一致的。從抽象的畫面來看,其部分藍色肌理有類似蛇皮的感覺,整體紋路有頭發(fā)的感覺。但不太明顯。這張作品更多是想象的空間。不足之處在于題目略顯牽強。比較好的是畫面中部有金色顆粒,增加了畫面的豐富感。
四川省-王琦-《呻吟的冰川》
第八張作品四川省王琦《呻吟的冰川》。這張作品從拍攝上更具紀實性,紀錄了冰川逐步消融的現(xiàn)狀。但從色彩處理和題目命名上,賦予了作品更多藝術(shù)化的成分。畫面冰川的下半部分如同貝殼的紋路一般,讓畫面多了一種象征意義。在我看來題目可以更換,如《逝去的貝殼》,可能更能讓人產(chǎn)生聯(lián)想,從而豐富畫面的思想表達傳遞。
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-潘新華-《天山牧歌》
第九張作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潘新華《天山牧歌》。這是典型的高原風貌作品。作者沒有選擇絢麗的彩色,而是用黑白調(diào)來控制畫面的信息,從而更好的突出山巒的險峻、云霧的變幻。因為是黑白調(diào),積雪某種意義上被弱化了一些,這樣雪原上的牲口群會更像放牧的感覺。作者選取《天山牧歌》這個題目,一方面是想突出畫中山巒的信息,這是天山,并非人們印象中巴音布魯克草原旁的天山。另一方面牧歌是希望突出雪域放牧的場景,以展示人們?yōu)槊篮蒙願^斗的精神。但畫面在信息傳遞上,還是偏風光化了。
浙江省-陸瑛瑩-《采風的人兒》
第十張作品浙江省陸瑛瑩《采風的人兒》。這張作品值得思考和學習,我要為作者點贊。其一,作者沒有被現(xiàn)實的景物所束縛。其二,作者使用了繪畫的元素進行二次制作,畫面中純色的運用是非常大膽的。其三,純色的形狀和顏色既塑造了沙灘的動態(tài)感,又增添了湖水的韻味感。這樣的作品明顯在攝影的基礎(chǔ)上,進行了個人創(chuàng)作思想的改造,值得肯定。作品的標題也非常趣味,能反映出作者在制作這幅作品時內(nèi)心愉悅且可愛的狀態(tài)。
藝術(shù)類作品其實擁有更多元的呈現(xiàn)方式,可以簡單明了,也可以復雜無比。但我覺得關(guān)鍵還在思想的傳遞上,太過于繁瑣不利于作品的認知解讀,太過于簡單的作品也無法讓讀者產(chǎn)生更多的思考。
2021年10月20日 虞旻子于明知故問